一直想紀錄關於電影的想法,因為在北京念電影的學長無私借出上百部珍藏片,雖然沒唸成電影系,還是很謝謝他讓我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影迷,但我討厭看好萊塢電影,這是我僅有的底限。
故事從一個理髮院開始,一個冷靜不多話的男人,因為不甘於平凡而觸發了牽引眾人的謀殺案,40年代的復古色調進行著看似荒繆劇的黑色幽默,然而對我而言,這種幽默來自於我們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
,打破肥皂劇般千篇一律的敘事結構,而且不知何時會收手....這也許是科恩兄弟(Joel Coen & Ethan Coen)的天份。
中文片名被翻譯成"不在場的男人"、"綠帽離奇勒索"、"找錯兇手殺錯人"或"隱形特務"都不是我感興趣的片名,不過The Man Who Wasn’t There實在讓人激賞,接下來想繼續追蹤的作品:
Blood Simple(血迷宮)
Fargo(冰血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Barton Fink(巴頓芬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
No Country For Old Man(險路勿近)(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觀察的越多,所得到的就越少...
是在我腦中留下的對白。
貝多芬的悲愴
是這部電影的旋律....
Scarlett Johansson
是一個很美的角色
對於獨立製片電影來說,我很慶幸他們還活著而且繼續創作....
Friday, January 29, 2010
Categories:
家庭計畫.
Author: 被指定與不被指定
已經是第四天了,年紀老邁三五個老人進進出出,連忙收拾店裡的雜物,動作不大,但每一個動作都讓那些雜物散發出濃厚的霉味。其中一個拿著長柄刷不斷來回刷洗著門上的招牌,老舊的招牌就算燈亮起了也只能勉強看得出乾洗這兩個字。店裡空間不大,幾乎踏一進門就能觸碰到登記客人資料的櫃檯,上方掛滿了好幾列厚重的深色大衣,覆蓋著透明袋子一直延伸到未知的房子底部。
警方到達現場的那天,已經是深夜了,當時我們正想去誠品翻書閒晃,一下樓就看見眼前這怵目驚心的景象,黃色警戒條延著洗衣店周圍拉起了警戒線,外頭站了兩名警員,低頭不語,地上放了幾碟紙錢,一個穿著便衣的中年男子手上拿著一碟,隨手抓了幾張,在門前的排水溝上做成堆燒了起來...洗衣店伯伯燒炭自殺了,幾天前,沒有任何人發現。
當時心頭一震,我們一路上都沒有說話。為什麼已經過了那麼多天才被發現,也許因為燒炭,沒味道,鐵門拉起,看不見。平時整條街人來人往熱鬧喧騰,但不見老伯跟任何人往來。家人,年假那幾天曾經看過陌生名貴汽車停在洗衣店前,也許是他的家人也說不定。老伯伯有一條看起來全身是病的雪納瑞,因為常隨地大小便讓鄰居抱怨,後來他只在自家門前蹓狗,就這樣,寂寞殺死一個人跟一條狗。
隔天周圍的店家開始營業了,依舊人來人往,洗衣店的鐵門沒有拉開,沒人知道發生什麼事。晚上樓下的店家例行的把每日廚餘放在門外的排水溝上,就這樣過了一天。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Categories:
號外.
Author: 被指定與不被指定
這是替高雄某家便當店設計的包裝圖案,業主沒什麼特別要求,只要市面上常見到那種中國風就行了。我找了很多免費圖庫像是二南堂法帖,思考如果只是一個差不多的圖案,似乎也沒什麼設計的必要。於是開了業主一個玩笑,用了藝術家愛薛爾(M.C. Escher)鳥與魚這張圖片。
主要是諷刺台灣人無意識地大量消費日本化的圖像,最普遍的就是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便當,然而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並不會特別想了解便當盒上那些圖案有甚麼意涵,試想在餐盤上用繁體中文寫著"真好吃啊"
,如果我們了解那些符號是否會覺得十分荒謬。
其中便當店是真的,菜單是亂打的,請不要真的打電話去訂便當啊!便當店的老闆還說這樣很有中國風呢~
Sunday, January 17, 2010
Categories:
Useless Idea.
Author: 被指定與不被指定
請容我節錄一篇讓我腦袋清醒的文章,更完整在張永和《建築名詞》一書。如何找論文題目,看完這篇相信答案會慢慢浮現,當然這只是對現階段的我而言。
尋找新設計。
懷疑舊有的途徑是否能通往真正的新設計。
於是從"新"開始。
"新"的途徑: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
未知可能是我不知道我所不知的東西(客觀條件限制)
或者是我不想知道的東西(自己的偏見帶來的限制)
第一種未知,一方面似乎完全無從找起,另一方面又可通過任何獵取知識開闊眼界的手段來加以改善。第二種未知,可謂"明知不問"。它的形成不僅是由於我的偏見不容我問,更由於我的"偏見"可能是正確的,甚至是絕對正確的。
絕對正確的道理跟事實也可以稱作絕對真理。
絕對真理給人們提供了一套完美的答案,可是正因為絕對真理的完美性
,人們便停止了進一步的探索、思考。思想中止了,新的發現又從何而來?
因此,所面對的真理越正確,對於新途徑的尋找者來說,前途就越渺茫。如果越依賴已知的真理,找到新途徑的機會也就越少。
由於絕對真理這種抑制思想的作用,也可說它越正確,也就越錯誤。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一定要超越絕對真理!
既然要超越,就必須對絕對真理提出疑問,假設其它的可能性。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即是假設真理的不成立。
法國結構主義大師傅科(Michel Foucault)曾經在《詞與物》中提到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作品"這不是一支煙斗"。
寫實的煙斗圖像下方用法文文字寫著這不是一支煙斗,引發了種種學派推敲這幅畫解讀的可能性,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所看見的世界,這個問題的思辨始終沒有結束....至於哪個答案是正確的,並不是很有意義,有意義的是看畫的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文字與圖像的關係,進而思索畫面中的形象與現實物件的關係,最後乃至於畫的本質。如果畫面上的文字是"正確"的,即"這是一支煙斗",人們會認為是理所當然而不去多想。鼓勵人們思考,這正是馬格利特的意圖所在。
透過一個對已知真理否定性思索,可以使我們對某個事物產生進一步的認識。
如果誠心尋求未知,目標無從設起,而漫無目的的,又苦於無法起步。相反的,與真理逆行,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又有可依循的方向感,也就是對已知事物進行改造變化,製造一定的矛盾,對於這種矛盾加以分析觀察,進而發現隱藏於事物內部的性質。
"變"有助於暴露問題。
一旦人們對事物瞭解太多,便會失去正確清醒的判斷能力。透過對現有條件的改變,可以幫助人們建立對熟悉事物的新觀點。
"變"有助於重新獲得陌生感。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0
Categories:
寫作文.
Author: 被指定與不被指定
咪一篇論文是一件很硬蕊的任務,不知道有沒有人針對論文作論文
我是說,就像Joho Cage,針對音樂作音樂。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Categories:
寫作文.
Author: 被指定與不被指定